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的根与魂,共同的精神寄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基本的职责,也是重要的载体。闽台高等院校具有先天的合作基础和便利条件,应共同承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共同为两岸的发展进步努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闽台高等教育;传承;使命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8-0010-03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一个忘记根与源的民族,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我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没有发生文化断层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根是清楚的,我们的源是明白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聚无数先人的智慧结晶,创造出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民族之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一、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不断沿袭下来的文化形态与精神品格,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1]。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海峡两岸同胞同属于中国人,同属于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两岸同胞关于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基本依据。对于两岸同胞而言,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不仅是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心理最核心最深层的部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两岸和平统一的最重要精神支柱[2]。台湾地区同祖国大陆的文化渊源久远,其历史虽经历了多次递嬗,但在文化发展上,汉族带来的中华文明始终为强势主流文化。随着台湾地区解严,其政治上的自由化与民主化,台独势力出于政治需要,借助“本土化运动”的幌子,大搞“文化臺独”活动,把矛头直指中华传统文化,有意制造文化认同危机。学校教育中对中华文化元素的削弱与篡改,对于在台湾高校中占有很大分量的高等院校学生的文化认同亦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闽台高等院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文化是教育传承的内容,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工具和手段。教育将现有的文化知识传授给新一代,让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为多数人掌握,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高等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胡锦涛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文化传承创新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一起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无选择地全盘接收,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过程,抛弃传统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血脉,并赋予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时代性和创新性,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闽台两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这五缘中,与两岸人民生活关系最密不可分的又要数文缘,也就是说,两岸同胞语言相同,同讲闽南语(台语)、客家话和普通话(国语);戏缘相通,台湾的歌仔戏与闽南的高甲戏、梨园戏、芗剧如出一辙、同腔同韵;俗缘相近,闽台两地,婚丧嫁娶,规矩一般;教缘一致,妈祖、玄天上帝、保生大帝等,闽台两地有着共同的民间信仰和尊崇。闽台两地的五缘关系,造就了双方之间的交往最为密切与便利,闽台两地的高校之间的交流也较之其他地区更为频繁和富有成效。也就是说,闽台高等院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职责与使命。
三、闽台高等教育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有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并长期在世界文明史上处于领先和主导地位,中华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思维观念、处世哲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如何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自然、看待生死,所探讨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都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依然有着较大的影响[3]。当然,作为传统的文化,必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必然存在着与现代文明冲突的地方,或者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或政治原因,海峡两岸都存在着人为地对传统文化的抹黑、破坏和抛弃的现象与事实,造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或者缺口。因此,正如先人所言,感觉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是我们的血脉,我们要更好地传承它,就要准确地理解它,赋予它时代的价值,让传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对话中融合,在碰撞中完善与发展,守传统之正,创现代之新。黑格尔曾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有如一道生命洋溢的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愈膨胀。”中华传统文化是可以在我们的传承中与时俱进、繁荣发展的。
当今经济的全球化带来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曾经的中华民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主导着世界,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对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代的中国,积弱积穷,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也就缺乏发言权。今天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居世界第一,我们也在追求着中华文化在世界更大的话语权,我们要守正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创新我们的时代文化,同时,我们还要敢于与其他文明进行对话和交流。习近平强调,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我们要用欣赏、包容、互鉴的态度看待其他文明,要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既要集儒释道法之大成,坚守固有的文体根本,还要坚持“和而不同”的民族文化自信,走出去,引进来,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吸西方文明之大成,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汇古贯今,融通中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台湾文化作为优秀的地方文化代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虽曾因内战造成海峡两岸分治,但台湾地区依旧坚守着自身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不变,后来,随着台湾地区的解严,多元文化的思想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台湾地区慢慢兴起,也开始出现了去中国化和所谓本土化的思潮。并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承出现了巨大的危机,也造成了台湾地区人民的民族国别认同感的下降。闽台高等教育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防止中华传统文化在台湾地区被人为边缘化、污名化,实现台湾地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和共荣。 2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是中华民族之魂,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近代,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家归顺清王朝,实现台湾向大陆王朝的归顺统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伟大的国家统一观的影响;在整个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抵抗外敌入侵、争取国家统一的奋斗中,尤其是近代中国在抵抗日本对华的侵略斗争中,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广大海外侨胞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最后取得了对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都发挥着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而事实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跨入了现代化的大门,但是,工业革命带来的除了调整发展的经济之外,还带来了许多社会的、自然的问题,比如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等,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针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没办法解决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当这些所谓的现代病无药可救的时候,西方转而向中华传统文化求救。而确实,我们传统中华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也的确是解决西方现代病的良药,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这也就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在海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了我们中国人和全体华人华侨的国际地位。
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否定“九二共识”,实行一系列的去中国化的政策,其结果就是造成其所谓的邦交国不断减少,国际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国际地位越来越低。前阶段中国民航总局要求全世界所有的航空公司不得将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国家标识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按照中国政府的要求对其错误按时进行了整改。这件事说明一个事实,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法理。台湾少数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将台湾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分割出去,大搞什么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不仅海峡两岸人民不同意,全体华人华侨不同意,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追求真理的人不会同意,更是中华文化所不同意的。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政权分立,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与斗争中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应在理解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要在渊源上去把握台湾地区文化与其他优秀的中国地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台湾文化与闽南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之间的香火关系,要在中华文化的大家庭里去寻找台湾文化的根和魂,要去论证台湾文化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传承一种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理解认同中传承、弘扬与传播,使得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海外侨胞产生共鸣。即使因为代际和地域的差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有所不同,但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的民族精神这个核心没有改变。也正因为存在着这种民族精神,这种对故土故国的文化情结的存在,我们可以充分地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3有助于实现两岸共同发展
习近平在十八大之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梦包括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国家统一、军事强大、科技进步等,这是一个关于每个中国人的梦。显然,实现中国梦,要求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共同筑梦,台湾地区必然是中国梦实现的参与者,也是享受者。海峡两岸同胞、广大海外侨胞要共同守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重视民族传统,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群策群力,勠力同心。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文化的繁荣既是中国梦的内容,又是中国梦实现的保障。只有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傲视群雄时,只有当中华文化成为其他文明效仿发展的标准时,只有当中华文化独具特色、备受尊崇时,我们才能说中华文化繁荣了、复兴了,而也只有那時,中国梦的实现才算有了保障。然而,没有厚重的历史基础的文化是没有根的,是泡沫。所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梦想。实现这个梦想,既是寻根,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中华民族的源,是从哪里来的,又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指引功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路要往哪里走。文化是最基本的、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指引。
闽台高等教育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也是共同实现中国梦的职责与使命。教育的职责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让台湾地区人民共享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促进两岸和平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国梦的使命是闽台高等教育共当中华文化代言人,当中国故事讲好了,中国声音传播好了,中国特色阐述清楚了,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的主导地位也就奠定了,中国梦也就实现了,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发展的愿望也实现了。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5).
[2]瞿振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峡两岸青年的共同价值追求[J].重庆高教研究,2016,4(2).
[3]蔡连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3).
Inheri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and Taiwan
CAI Wen-gui1, HUANG A-ying2(1.Quan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uanzhou 362000, China;
2.Liucheng Middle School of Nan’an, Quanzhou 362000, China)
Abstract: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precious wealth creat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long-term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outstanding advan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ommon root and soul of compatriot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common spiritual sustenance. As the bas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t is the basic duty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nherit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ujian and Taiw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 congenital basis for co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conditions, jointly assume the prac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inheri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jointly striv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both sides.
Key words: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ujian and Taiwa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heritance; 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