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途径

摘要:客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源泉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既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支持,又能够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家优秀文化开发,还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认同。因此,在新时期就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個人层面深入研究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创新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价值认同;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立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复兴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被提到了96次,习总书记更是指出传统文化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决定性作用[1]。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具有深度的价值认同。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决定时期,将客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一方面促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加良好的继承与发扬,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合客家文化,更高层次、更有深度地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1 客家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关系

1.1国家层面

客家人原本指的是在迁徙过程中保持文化认同的汉族移民,即使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和犹太人、苗族人一样,始终没有背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无论走到哪里,客家人都爱国怀乡,始终不忘自己是炎黄子孙。客家人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爱国,坚持民族大义,在明末清初,客家人宁可背井离乡,远赴东南亚,也不愿意做亡国奴。客家文化传承力强大,延续了一贯的客家文化传统,客家文化在对外传承过程中构建了一条文化交流的通道,海外各国客家人在文化上对祖国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所以客家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时刻不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刻不忘建设一个富强、和谐、文明、民主的祖国。

1.2社会层面

客家人坚决捍卫自身的价值体系,在文化传播上极具特色。客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都具有因地制宜的属性和极强的文化创造力。客家民系遍布世界,对全球文化影响深远,是华夏文明的捍卫者[2],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客家人有忠孝传家的传统,乡土观念极重,即使是在海外,客家社团以造福乡人为宗旨,关注乡人的福祉。客家人崇文重教、兴学育才,早就认识到“人才不出,皆由于学校不兴”,注重教育的传统为客家社会的延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客家社会到处体现着节俭、奋进、公正、平等的价值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基础。

1.3个人层面

客家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是客家人能够在异国他乡打下一片家业,创造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客家文化博采众长,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及适应性,既能融入世界,也能保持特色,彰显出独特精神和文化个性。客家文化穷则思变,正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一样,客家人在全球迁徙的过程中,开阔眼界,促进文明交流。在商业开拓上,客家人更具有海洋文明精神,水客在往返于南洋的过程中,见识广博[3]。这和社会主义核心观中艰苦奋斗,共建中国梦的价值观完美契合。

2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2.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热爱祖国,报效家乡的信念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建立的,需长期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坚定的意志,让大学生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将客家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时,比如客家文化中崇先报本的观念,被很多大学生认为是脱离时代。其实这只是因教育不得其法,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课堂教育当中。要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大的报国动力,需深挖客家文化资源,促进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建立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三观,可以将客家历史传奇人物作为典范,比如“文盖天下,武把三关”的翁万达,让大学生深入理解为何翁公庙能够像孔庙和关公庙一样在泰国等海外地区广受供奉。

2.2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客家文化资源挖掘和吸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过程。因此,要立足于客家资源,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4],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从优秀客家文化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源,充分发挥客家文化的教育功能,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选择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资源,将客家文化的知识、智慧、道德融于价值观念之中。比如将勤俭自强的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走过客家先人艰苦奋斗的足迹。

2.3深入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将客家人优秀的精神品格,比如明礼诚信、勤俭孝亲融入到大学生道德守则当中,鼓励大学生践行爱国、诚信、友善和敬业的道德自律,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秉承勤俭精神,在家庭生活中恪尽孝道。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个性化,价值多元化,认知浅层化,观念复杂化的状况,以客家文化中优秀的人文精神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有志青年。比如选取客家文化中最具有艺术性和文学性的内容,编制客家文化语录,将“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这样含义隽永、训诫后世的家训家规引入到思政教育当中,以此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在箴言中折射出客家人处事待人的哲理,也让大学生在道德上深有感悟。

3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3.1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上,要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契合的内容,选取精华内容,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立体化的课程设置。建立多元化的教科书体系,书本、视频、在线教育和线下互动相结合,让大学生深入认识到客家文化的优越性和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比如将书法、文学、美学于一体的客家楹联作为特色教材,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课程中,既学习技能,又传承文化。在实践上,客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创新模式,走出高校,走进生活,而非理论的空谈,更多要以客家文化的以小见大,平中蕴奇,和思政教育结合,突出思政教育的生活性。比如发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比如利用梅州世界客都的优势,建立大学生的客家文化素养,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用地域文化浸染校园文化,建立梅州特色的客家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体系。3.2课堂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三方面结合

在课堂教育中,要让学生深度认识到客家文化的价值,改变过去肤浅化的认知,将客家精神和文化成知识体系地传授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建立客家文化学习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客属地区的高校要和学生家庭做好互动,让大学生所学的思政内容能够运用于维护家庭和谐之上,让家庭成员通过新媒体等手段也参与到实践当中,更好地践行、检验和监督大学生的成果。社会育人方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力量,打造立体式的客家文化氛围,形成社会联动效应。客家文化的传播是潜移默化的,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客家建筑、饮食和传统服饰资源,拓展高校的德育资源,处理教育中的实际问题[5]。

3.3做好“深、精、新、趣”四个关键

当前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传统客家文化都面临曲高和寡的困境,这和课程建设的深度不足有关:一是推动文化的深度融合,就不能只关注于表层,要深入进行实践类课程开发,打造深度课程。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二是课程设置不宜复杂,很多传统文化课程将戏曲、服饰、工艺等内容一股脑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教学内容脱离时代,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建设上要选择最有权威性,最能够吸引大学生注意力和最能够唤起大学生价值内容的内容。比如客家人家族观念特别强,从婚姻到生活无处不体现家族传统的秩序观,针对这方面的内容就可以选取客家人婚俗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打造精品课程;三是推动课程创新,要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师理论授课的思维,推动思政教育实践化,让课程走出课堂,进入到社会实践中,选择互联网教学、移动教学甚至AI教学等新方式,推动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四是要培养大学生学习客家文化和进行思政教育的兴趣,对客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合理规划、分类整合,选择与时俱进,贴合大学生的内容。

4 结束语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历史积淀和客家人千百年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的养分,能够更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深入探索其融合的途径,不断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 张胜友.客家:华夏文明的守护者(代序),载张佑周主编.客家与海上丝绸之路:第六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 罗迎新.海外侨客拓荒开埠及其影响作用的探究[C].全球客家移民与地域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136.

[4]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5] 徐雁.多元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高校德育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