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好的德育功能,将其融入德育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好的德育效果。而且在小学德育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可有效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对小学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教学价值及有效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基础教育;认知规律
传统文化可以发挥良好的育人效果,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作用下,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并且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尤其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蕴含的优秀价值理念、正确行为准则以及科学思维方式等都可以傳承给祖国的未来。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成效不佳,主要是没有正确科学的文化来有效引领其工作的开展。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来的重要价值。
一、小学德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其价值可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工作内容相结合,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引导工作,使其以后在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时,可以朝着健康、正确、科学的方向去发展。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发挥其深远性的影响作用,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慢慢养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提升其文明礼仪修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来,既是传统文化自身要得到传承的发展需要,也是帮助小学生抵御外来文化或者现实冲击的必要手段。小学生在缺乏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基础上,就会缺乏文化自觉的良好意识。但是相反的是,若是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就会渐渐树立起文化自觉意识,自主纠正自身的思想倾向和文明行为,也利于增强小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小学德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德育
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注重结合小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规律,以保证教育成效。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处于启蒙教育的阶段,德育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感上。比如,教师可根据传统文化节日来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绘画创作活动,可以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传统节日来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这样既可以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也可以融入孝顺、感恩等方面的德育内容。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可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如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情,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使其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将德育的重点放在认知教育上,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会与感悟。比如,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国外的传统节日进行对比,深化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美术素材与小学德育课程相结合
在美术教材中,实际上蕴含着许多渗透着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作品。若是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美术素材,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则可加强德育的教育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我心中的老师》这一美术主题,并且融入名篇诗句,如“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学莫重于尊师”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其中的师恩内涵,引导学生将感谢师恩、尊师重道等传统美德真正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教师在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各种与师恩相关的资料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分析与整理,在课堂上与其他人进行分享与交流。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参与德育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三)加强校园内的传统文化宣传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德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学校还可在校园内组织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比如,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形式,自主报名参加校园内组织的个人展品交流会。学生可选取自己创作的融合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作品,参加个人展品交流会,让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传达出来。同时,学生在自主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围绕着传统文化的主题,自觉地吸取更多的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其德育素养。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之中,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互补作用,彼此共同促进学生在德育学习上的发展,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小学德育工作者能够积极探寻更丰富的教育形式,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地熏陶他们的情操。
参考文献:
[1]许艳玲.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7(5):10-12.
[2]郝荣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的研究[J].发现,2017(9X):87.
[3]庄保主.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发展中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8(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