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的现状和问题,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對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文化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强调个性化的“非主流”等西方思潮夹杂在海量信息中,借助各媒体平台大量涌入,致使社会分辨能力不高的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人生追求、生活理念和“三观”树立等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滋养大学生的精神与思想,不断地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与民族自信,杜绝西方思潮的侵蚀与渗透的使命、任务就显得尤为紧迫。

二、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要重点培育、大力弘扬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所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就是切实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

三、全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资源

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以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一)文化载体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通过校史校情、校风校训、楼宇建筑、主要道路命名等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生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不断凝练升华大学知识殿堂的文化底蕴。通过耳濡目染,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输给学生,并将其转化为精神文化滋养。

(二)文化活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通过编排、表演蕴含传统文化智慧的话剧、舞台剧等艺术节目,以及举办高校大学生《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风采,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使传统文化精髓植入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中。从而,在校园中形成崇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三)分年级教育体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根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分年级教育体系。比如,在入学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基础课,并将人生规划、学业规划融入教学中,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时光;大学二年级,可以围绕理想信念、能力提升等方面,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旨在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毕业阶段,可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胸怀格局等。

(四)文化传承者的使命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传译圣贤智慧,解读华夏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思政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研究,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成果。

(五)哲学思想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哲学是一切文化思想的纲领,是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融入到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核心的精神写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明历史积淀、传承下来的,对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性格、审美、知识结构及行为规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有效激发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本质与核心。无数爱国人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英雄赞歌。引导大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大唐时期的国富民强、大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统文化是高校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思想,其中,《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等等,这些诗句激励着有志青年顽强奋斗、乐观向上,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三)传统文化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树立的是社会责任意识、“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彰显的是人生气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追求的是奉献精神等,这些体现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我为人先”的担当意识。

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的结晶,为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食粮,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把传统文化与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及国家的繁荣昌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洋.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609-613.

[2]刘万军.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启示[D].安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