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小学国学经典课五步教学法的探究

小学国学经典课五步教学法的探究

摘要:国学经典是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它养人育人。近年来,上至国家,下至幼儿园都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大家都想从中找回精神的支柱。但目前的国学课堂教学大致都停留在读的层面上,时间长了学生对枯燥的国学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兴趣,老师也在一成不变的教学中开始厌倦。这种现象急需我们寻找一种有效灵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教有所依,让学生学有所获。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在国学经典课堂上开展“五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五步教学法;激发兴趣

一、 引言

那么如何在国学经典课上提升学国学课的教学质量,真正学有所获?我校依据现今国学课堂存在的现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国学课上开展五步教学法(正音识字、故事分享、熟读成诵、吟诵会意、积累运用)的探究,让学生在“正音识字”中认字明理,在“故事分享”中收获成长,在“熟读成诵”间增长智慧,在“吟诵会意”里传承经典,在“积累运用”中厚积薄发。

二、 “正音识字”中明白字理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读书和写作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国学课上,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采用字理识字方法,让学生学习汉字、探索汉字。

正音识字是我们五步教学法里面的第一步。经典课上老师会把精心准备好的甲骨文出示,让学生以猜谜语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观察甲骨文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思考。比如在教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部分内容时,“善”字在本节课中比较有代表性,于是老师PPT出示“善”的甲骨文,让学生猜这个可能是经文中的哪个汉字,有的学生说是“山羊”的“羊”,因为这个字长得像“羊”,有的学生说是“苟”字,因为它上部分看起来像草,下面尖尖的像口,还有的学生说是“善”字,因为“善”字上面是羊,它的中间有眼睛,下面还有嘴巴……学生各抒己见。紧接着老师告诉学生,甲骨文“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善,甲骨文=(羊,即“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言语亲和,正所谓“慈眉善目”。解说之下,学生恍然大悟。随即老师结合经文中善的拼音、词语、句子进行正音训练,巩固善字正确读法。

三、 “故事分享”中收获成长

故事分享能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语言表达,又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学写作文。下面谈谈如何在国学经典课上进行故事分享。

(一)老师讲故事

1. 由字引出故事

如在教学《颜渊第十二》的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出示“礼”字的甲骨文,让学生根据字形来猜猜这是哪个字?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这个字像“丰”,老师这个字看起来更像是“芸”……学生在一番争论之后,我接着出示了金文和篆文,学生的小眼睛瞪得圆圆的,巴不得马上就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礼”字的演变“故事”:豊,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祭拜祖先和神灵。(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紧接着给他们讲了关于“礼”的故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2. 由句引出故事

当学习到《颜渊第十二》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节选这一部分内容时,请学生说说最喜欢的那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读给大家听,当有的学生提到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抓住这一契机,问道:“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吗?”学生讲完后,老师视频出示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经典故事,用故事来告诉学生应该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替他人着想。

(二)学生讲故事

1. 课堂上讲故事

这个环节一般是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和家长收集故事。如上到《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部分时,让学生准备《孟母三迁》的故事。教学《弟子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这部分内容时,安排学生去找《黄香温席》的故事等等,然后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上台试讲。

2. 廣播里讲故事

周一至周五晚读时间,我们邀请学生到广播室进行成语故事分享。

3. 比赛讲故事

先在各自班级里进行讲故事比赛,再通过角逐每个班级选出3名优胜者,参加全校的讲故事比赛。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积累了不少经典句子,并在说故事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从中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四、 “熟读成诵”间增长智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识字离不开反复诵读,学习经典诗文更是不可或缺。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单纯反复的诵读记忆沉闷枯燥,不久他们就提不起兴趣了。因此,在国学课教学中,我校采用多式多样的诵读方法来帮助学生读通古文,读懂大意,直至熟读成诵,一般一节课下来,我们能读个20遍左右。

(一)老师范读,正音识字。

(二)学生领读,培养自信。

(三)师生对读、男生女生对读、小组对读,增强兴趣。

(四)配动作读,乐在其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诵读古文时,适当加些动作,配点节奏,诵读起来既有趣味性,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点拍读(左手点字,右手有节奏地拍桌)

2. 摇头晃脑读

3. 小脚踩节奏读

4. 拍肩拍桌读(双手拍肩一下,再拍一下桌)

(五)敲鼓读,读出气势

还有诸如踏浪式读,比赛读,开火车读等等。

在诵读经典时,学生得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他们在不断地读中养成了习惯,“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诵读过程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学生这个时候的记忆力特别好,经过诵读训练,将经典诗文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智慧,继而提高了习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最大的收获是在诵读的过程中时时受到经典文化气息的熏陶与教育,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品性和修为。五、 “吟诵会意”里传承经典

什么是吟诵呢?吟,就是咏唱;诵,就是读。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重要的创作方法。它是通过诗文的声韵美来表达诗文的内在含义。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国学经典的学习,除了多诵读之外,还有个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这种方法,能将拗口难记的古诗文牢记心里,在遍遍吟诵中理解古诗文,传承经典文化。

课堂上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吟诵呢?

(一)吟诵经典,润物无声

小学生吟诵经典诗文一般从简单开始,浅显入手。这就决定了老师在教学经典诗文时,要控制好经典内容学习的量。正常老师都是从顺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开始,用各种不同重复读的方法进行吟诵学习。吟诵时加入了好听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在吟诵中感受着读书的快乐。同时通过吟诵也让学生强化了语感,对于汉字的读法又有了新的感悟,孩子读来容易,记忆也比平时深刻,时间长了,就有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根据规则,巧学吟诵

吟诵有法可究,上课时老师会教给学生比较容易的吟诵方法,如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平低仄高等等,再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节奏,刚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慢一些,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找着规律和感觉了,随便一段古文或者一首诗歌,他们就能吟诵下来。

(三)吟诵展示,激发兴趣

课堂上让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吟诵,广播室里一周一次的“小小吟诵家”展示,定期开展吟诵比赛,在各种活动中调动了学生吟诵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吟诵,传承了最美读书声。既领略了古诗文的魅力,又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与记忆水平。

六、 “积累运用”中厚积薄发

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

(一)积累素材,丰富自我

课堂上老师强调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的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把所学抄写下来,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让自己的学识丰富起来。

如在教学《论语》“述而第七”中的“善”字时,老师会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善”的词语或者成语呢?这时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就开始了,诸如善良、善罢甘休、善始善终、善解人意、善有善报等等,老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选几个喜欢的写在笔记本上。还有《论语》名言,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经典教材里面的故事积累,如:“孔融让梨”“项橐三难孔夫子”“精卫填海”“杜鹃啼血”等等。通过日常积累,丰富了学生的涵养。

(二)引用经典,助我成长

1. 经典和语文课堂相结合

有目的地结合经典教学与习作教学,教会学生把学到的拿来运用。常听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我们,读书在先,写作在后。在作文学习中运用经典,將所学经典词句和语文习作整合起来,教会学生运用、创新经典,切切实实帮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2. 经典和育人相结合

教会学生把所学经典思想用到生活中,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达到育人效果。如学到“择其善者而从者,其不善者而改之”时,引导学生向周围的人学习,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例如:班上有个别学生会说脏话,辱骂、嘲讽同学,这时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来教育学生,不用多说什么,他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学生顺手拿走别人的东西,老师会用“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过能改,归于无”来教育他,让他主动认错,改过自新。父母前出言不逊,就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通过小细节,让学生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反省平日的言行,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国学经典课五步教学法模式基本形成,这让国学老师教有所依,学生学有所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学经典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究五步教学法,在课堂上进一步完善每一个环节,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爱上经典,传承经典,弘扬华夏文明。

作者简介:

黄苏眠,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漳州康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