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文章分析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的意义,探讨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34-0142-02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品格,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习惯。
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家长没时间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凭个人感觉和个人经验;有的家长喜欢唠叨式说教,习惯将孩子与其他孩子做对比,从而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有的家庭习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洗手、吃饭都是家长帮着做;有的家庭是由老人带孩子,隔代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1.家庭教育的观念陈旧,不一致
家庭教育观是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如果家长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就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质量。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对孩子进行独立人格的有效培养,这与素养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家庭教育还存在教育观念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教育出现偏差。家庭教育理念的不一致,不仅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上,父母之间也存在教育理念的冲突,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系统性,从而错失本应引导和辅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最佳培养期。教育观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具有双重人格,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
2.家庭教育追求功利化
现在,家庭教育有功利化发展的趋势。部分家长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认识不足,只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上下血本,花大力气,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如书法、舞蹈、口才、钢琴、语文、数学、英语等,一味追求孩子的高分数,却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使一个孩子立足于社会的不仅是高分数,更是个人的品德。这种重智轻德、舍本逐末的家庭教育方式,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如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大卫·赫夫考的父亲对其家教极严,只要求其在钢琴技能上有造诣,而对其理想追求视而不见,最终父子之间发生决裂。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部分家长习惯做“木匠”雕刻孩子的一生,而不愿意将“刻刀”交给孩子,由他们去雕刻自己的人生。
3.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缺乏科学方法,出现了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和片面化,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都尽量满足。这部分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最终使得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养成自私骄横、唯我独尊、任性、目空一切等不良习惯,不利于人际交往。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厉,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甚至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迫孩子进各种辅导班,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就大声斥责,甚至拳脚相加。这样教育出的孩子缺乏自信、待人粗鲁,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不喜欢与他人交往。有的年轻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迫于无奈,把教育和抚养孩子的权利交给孩子的祖辈,这种“隔代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会让孩子有一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另一方面,隔代教育还存在过于溺爱的问题。
4.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可有可无。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共存的教育概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就不用继续进行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同时有效进行,才能保证教育链的完整。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诗词歌赋、戏剧舞蹈、民族风俗等,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都有,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家长在将其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家庭教育。
1.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家庭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都跟家庭有较大的关系。家长的综合素质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孩子年纪尚小,于是把家长当成模仿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家长的一面镜子,而家长是孩子的原件,家长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要想把孩子教育好,家长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以自己的进步带动孩子的进步。家长要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孩子面前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2.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能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可以融入家庭教育中,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人格、人文、知识、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内容
1.将孝文化融入家庭教育 古人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文化不仅仅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还有将前人的志向继承下来使其发扬光大、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内涵。所以,孝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有利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發展。
2.将感恩意识融入家庭教育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强化孩子的感恩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教师、学校、社会,对事物存有敬畏、感恩之情。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感恩活动,让孩子从身边的活动中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将感恩意识融入家庭教育中,可以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
3.将友善行为融入家庭教育
友善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塑造孩子的基本道德框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风环境可培养孩子对人、事、物的友善态度。友善行为可以无声滋润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更顺畅。因此,将友善行为融入家庭教育可以提高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
四、结语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家庭教育是最根本的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塑造、身心发展以及习惯养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中,可以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崔美丽,马菁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基于山东省鱼台县的调研[J].基础教育参考,2019(10).
[2]杨雪松.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2).
[3]崔馨元.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落地生根[N].吉林日报,2019-09-09.
[4]尚丁丁.中国优秀传统家教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发展[D].延安大学,2019.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n Family Education
Wang Li1, Liang shouyan2
(1.Dajing Dongguan Quanquan Primary School in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
2.Dajing No.2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00, China)
Abstract: Family education is the basis, supplement and extens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directly affecting the shaping of children's personality,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habit 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enet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amily education; personality shaping;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habit formation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莉(1982-),女,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梁守燕(1980-),女,甘肃古浪人,二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