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以“文化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文化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文化自信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本文对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加以分析,并全面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最后本文对以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尊重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28-02

一、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概念,通常来说,文化自信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政党对于其产生、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和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充分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在生命力的体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我们在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引导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文化自信建立并非凭空想象,而是要建立在本国固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因此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底气。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以及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的接连失利,国内曾经掀起过一场关于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争鸣和论辩。有主张完全西化者,他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远比中国发达,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与挨打均是由于文化落后的缘故;有主张固守传统者,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血脉得以传承至今的根本所在,西方所谓的科学均是奇技淫巧,不足以效仿。对待传统文化,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于传统文化当中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利于社会和谐的部分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对于那些违反核心价值观,不符合社会主义善良风俗,不利于淳化人民群众道德品质的部分则应坚决摒弃。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直面自己的过去,如果不珍惜传统文化带来的优秀的精神和思想,那么这样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延续下去,也不可能发展壮大。中华民族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上千年来人民的精神诉求与希望,这是我们的根和魂。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无论走在哪里,这份文化都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植于骨髓,流于血液。如果中国人脱离了中国文化,也就丢了这个根,就丧失了基础,我们也就失去了最原始的魂,自然就无法在文化的长河中驻扎和流传。

(2)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绵延发展提供优渥的条件

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历经五千年风霜仍然屹立不倒的优秀文化。当然,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一直顺畅通达,早年也经历了很多矛盾与外界环境的挑战。但是,中华文化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中坚强地走了过来,渡过了重重难关,让中华民族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和壮大。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孕育和形成了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获得了中华民族儿女的一致认可,并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种子扎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同时,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了中国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华儿女追求民族独立,增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努力,促进中国社会不断发展,平衡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

(3)传统文化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历史的长河又一次的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无疑要同其历史文化相配合,在不断发展的路途中相互结合,适应现阶段的时代主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在无形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到如今,我们所需要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传统文化吸收养料,学习前进,否则就会失去活力与价值,更会失去自身的魅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并以此为土壤深深扎根其中,建立中国人民的价值量尺和行为准则。

(4)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滋养的沃土

为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是我国成立几十年以来积累的智慧的结晶,是近代一百多年来在深刻的教训和经验中获得,也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中发展得来,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时代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与条件。因此,其发展是必然,是由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国家发展共同决定。对此,我们拥有足够的信心,在这些丰厚条件的滋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勇往直前,拥有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5)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支撑

不忘前车之鉴,以史为鉴,不断警惕过去的教训,珍惜眼前的来之不易。今天的中国,要求我们要对过去的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走历史的老路、旧路、坏路,才能有意识地开辟新路、广路、大路。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哲学、人文、道德规范等内容,对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以文化自信引导大学生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

(1)教学课程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多年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从气势恢宏秦砖汉瓦建筑,到文辞优美的诗词曲赋;从民族戏剧、曲艺、到国画书法,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尊重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应当加大教学课程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大学生真正建立起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2)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任何文化产物,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也只有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由于其产生的特定歷史背景以及后世的传承,导致一些传统文化与现当代社会并不完全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相符。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立足我国现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3)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行为规范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老祖先们就给世人留下了诸多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如古代先贤身体力行、勤劳果敢的高尚品德;坚忍不拔、勤勉奉公、刻苦耐劳的精神。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传达的精神品质在现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和贯彻这些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使其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各种优秀品德、提升自己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献平,詹鹏.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向度[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02):117-120.

[2]陈桂蓉.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时空条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05):40-43.

[3]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4]齐尚才,石重阳.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4):59-62.

作者简介:

邵梁杰(1986年12月-),女,汉族,山东省梁山县人,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学学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