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校本课程是富于地方区域的课程,是对国家教材的补充与完善。依托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品味古典文化精粹的同时,身心得到浸润,在学国学、用国学的浓郁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达到育人功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校本课程;国学教育;意义;途径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这种信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可以使学生们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承千年的仁义、诚信等传统美德和礼仪在学生心灵扎根,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学课程纳入到学校校本课程体系,让国学经典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品味古典文化精粹的同时,身心得到浸润,在学国学、用国学的浓郁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达到育人功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一、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的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积极、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的成长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汉语教师是国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一点非常明确。在新课程改革创建过程中,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是一项紧迫性的建设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对教师队伍的体系化建设,非常关键。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创建的发展进程中,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传统语文学习的资源,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搞好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认识
(一)调动教师进行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是实施课程的关键。动员教师开展校本课程教学,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教学技能,并为他们提供更大的教育空间。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一些教师缺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热情。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引导与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调动教师进行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确立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学习者基本学习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更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不仅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预设,而且体现着执教者的风格与教学效果,是教育思想表达与实现的宏图。所以,教学目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中。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还可以使教师的语言和黑板写作更加准确。当然,教育者有必要了解的是,教学计划不光是教师现实教学的一个样本,并且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温习。所以,在国学校本课程讲授过程当中,教师应制定具体的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并将教学思想贯穿其中。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条件下,教育者应当不断运用学习者的主动地位,把学生从被迫学习转变为自主研习。这就需要教师改进自身的讲授方式,并且把教学计划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相结合。
(三)创新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解性”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基于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创新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构建高效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校本课程的模式创新上,坚持新课程理念,着力体现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
构建国学资源校本课程课堂必须依托科学的教学模式,没有模式的课堂是放任自流的课堂,但模式不能变为程式,课有常而教法无常。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四)对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在国学资源校本课程教学评估的过程中,教师应设计一定的教学内容,以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其一,重视过程性评价。
把诵读活动纳入教师量化考核、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建立“学校领导查—年段组长促—语文教师抓”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如利用每周升旗仪式或早操结束后的时间进行诵读抽查,或让学生双休日把本周学的一首古诗背出,并让家长把关、签名等,多角度、多层面、全过程、全方位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学校定期开展检查,督促班级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经常组织各类诵读活动,以活动促进诵读工作的开展;举行全校性的比赛活动,检验诵读活动成果。
其二,体现激励评价。
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孩子背诵的热情,检查诵读效果。我们的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星星擂台”对抗赛、“每周之星”评选、古诗“过级”考试、背诵状元、竞赛、知识问答、表演、发放等级证书或奖状、喜报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其三,探索分層评价。
一是分学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按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推进经典诵读。二是分等级,分为语文学习特长生、优秀生、合格生三种类型,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诵读目标,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各类学生都能取得长足进展。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国学校本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依托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品味古典文化精粹的同时,身心得到浸润,在学国学、用国学的浓郁氛围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达到育人功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成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笳.国学资源开发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3(20)
[2]孙小涛.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中的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9(05)
(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古城小学,甘肃 天水 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