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诵读国学经典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帮助小学生加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同时增长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展语文知识的视野,进而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原则,并结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现状,针对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一、 引言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悠远、博大精深,在经过几千年的大浪淘沙之后,流传下来的都是最经典的著作,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心血,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但是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忽视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不利于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在其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够引导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人们积极探索有效的实施策略,加强对国学经典的传承。
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即语文能力、文学素养、三观态度等,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包括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认识更多的生字、规范自己的读音,纠正口语交际中出现的语病等,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语文视野,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帮助小学生培养文学审美能力
在国学经典当中,有很多的古典诗词都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他们利用最精炼的词汇,表达出最深邃的意境和最优美的韵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例如,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12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副深秋僻静、萧索凄凉的意境。又如在《雨霖铃》中,作者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就描述出了一副恋人挥泪离别、恋恋不舍地景象。
(三)帮助小学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延续,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而国学经典正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小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感悟古圣先贤的精神境界,同时经过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继续流传。
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指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教师和家长自主性的培养,通过积极发挥两者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之后,真正地爱上国学经典诵读,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国学经典进行积极地学习和主动地探索。
(二)个体性原则
學生之间因为先天性格或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要遵循个体性原则,不能一概而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诵读计划和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引导学生将其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自我优势,使学生的个体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口语性原则
口语性原则是专门针对诵读性教学而言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声诵读,不要让学生因为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对于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要急着批评,而是要耐心地指导,在锻炼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立体化原则
此处的立体化原则指的就是,在教学改革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学经典诵读模式,强调的是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除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之外,还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如教师教授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家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诵读条件、学校则为学生营造积极诵读的环境和氛围、社会则大力提倡国学经典的诵读行为,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等,为小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四、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部分教师和家长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比较注重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单纯关注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更是不甚重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诵读材料单一,学生缺乏自主能力
在新课改的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由于诵读材料的单一化现象严重,很难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缺乏自主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诵读效果,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三)缺乏相应制度,无法进行有效检验
虽然在教育改革的制度下,部分学校和教师都意识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安排了专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但其并未正式列入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之中,至今为止,国学经典诵读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制度和评价体系,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诵读效果进行有效检验,严重制约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五、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增强国学诵读的校园氛围
学校是小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提升校园的人文气息,增强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氛围,对于激发小学生诵读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可以首先从物质基础出发,对校园环境进行人文化的改造,有效增加校园的国学气息,如将学校的大门,改造成一本书的形状;在教学楼的楼道里张贴一些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人墨客的画像,并配上经典的诗词名句;增加学校图书馆关于国学经典的相关书籍;利用学校的电子屏幕,对国学经典进行宣传;制作与国学经典相关的教室板报,并进行评选等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诵读国学经典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从精神层面出发,经常组织一些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等活动,锻炼学生诵读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学生自主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二)改进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
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互联网和多媒体成了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在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学生的诵读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的接受程度,有效提升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水平和效率。
例如,在组织学生诵读《伯牙绝弦》一课的时候,小学生受自身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文言文形式的国学内容,很难仅仅通过自身的想象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诵读内容转化成视频影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结合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流与情感的共鸣,进一步加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的质量与效率。
(三)制订国学经典诵读的计划
就目前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部分学校和家庭中,对于国学经典的诵读计划和安排都缺乏合理性,往往是随心而为,愿意的时候多读一会儿,不想读的时候就不读,导致国学经典诵读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制订相应的诵读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诵读时间,根据年龄的增长进行逐步的增加,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诵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诵读技巧的传授,引导学生学会以物为线,深刻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深刻寓意,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加强、文化素养的提升及健全人格的塑造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增强国学诵读的校园氛围、改进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制订国学经典诵读的计划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积极性,在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加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全面实现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的综合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2]张铭.试论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94-95.
作者簡介:
郑妹芳,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