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诵读——把根留住

诵读——把根留住

摘 要:在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带领孩子大量诵读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诵课程活动,训练了儿童的记忆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操,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并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留住我们的根。

关键词:小学课堂;诵读;国学经典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主席与记者交谈时还说:“……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一、 诵读经典,春风不改旧时波

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千年,魅力不减。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诵读经典开发儿童记忆潜能、丰富知识储备

记忆力是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基础,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巨大发展的一项智能。研究证明孩子在十三岁以前是记忆力的黄金期,若十三岁前有训练则记忆力可提高一、两倍,而且长大以后可维持较高水平。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那么用什么内容来训练记忆能力?给儿童背什么?当然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用背诵经典来训练记忆力,成为最佳的选择。

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必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就在大脑中形成了宝贵的原始积累,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储备。儿时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不断发酵,酿出甘露,成为人生智慧的源泉。

(二) 诵读经典传递儿童正面能量,开启智慧大门

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获得某种能量,书中的文字语句成为能量的载体,把写书人的智慧和力量传递给我们。那么哪些书中蕴藏的能量最多最有力呢?当然是历经世代风雨洗礼仍岿然屹立流传千古的经典书籍,《道德经》《易经》《论语》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东方智慧之源头,熟读成诵就能从中获得巨大能量。

学习国学经典,是有效的语文教育。文言文是中高考中的难点,而且将来文言文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还会逐渐增加,强化国学,已经确定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项国策。大量诵读古文,可以培养文言文语感,在小学阶段培养好语感,将来再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三) 诵读经典陶冶儿童高雅情操、收获幸福人生

经典是做人的定律,孩子口诵心忆,自幼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由此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待其长大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和优秀品性在幼小时培养,自能陶冶儿童高雅情操。国学经典中蕴含宇宙、社会、人生的大道,如和谐之道,人与自我和谐之道,人与人和谐之道,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儿童长期诵读,耳濡目染,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就能收获幸福人生。

综上所述,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它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诵读经典,大珠小珠落玉盘

基于对经典诵读的深刻认识,笔者在近三年坚持带孩子诵读经典,开展了大大小小、多种形式的读诵活动,努力“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一) 前奏曲——泛读

语文早读我班学生徜徉在中华诗文经典的长河里。笔者在执教四年级的这一学年,带学生读朱文君的《小古文一百课》《古诗文诵读》《笠翁对韵》。五年级时带学生诵读《论语》《诗经》,六年级时诵读《道德经》。广泛的诵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这些经典或讲究“气势”如古文,或讲究“气韵”如骈文。无论高声朗读还是低声恬吟,都能感受到它不凡的气势和气韵。通过朗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韵美,在潜意识里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为以后的升学储备知识能量,更为孩子的人文素养夯实基础。诵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养气”的过程,养成“吾浩然之气”,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带学生读经典时,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笔者常常有形式上的创新。

1. 拍一拍,读出节奏

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教师先在讲台上用手轻轻地拍出节奏,再让学生跟着在桌上拍出节奏齐读。就是拍手读,还可分为个人单手拍桌读,同桌双手拍着读,左右三人侧拍读。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拍出读书的节奏,如同凭借音乐记忆吟诵诗词。这种形式的重复和规律产生了韵律美。这种读书方式适用于古文。笔者做过多次比较,读小古文时,如果不让学生打节拍读,学生读的懒散拖沓;如果改为拍手读,立刻读的精气神十足,读完一篇古文往往是一气呵成。

2. 站一站,读出气势

有的孩子能坐得住,而有的孩子则坐不住,尤其是男生,“乐嬉游而惮拘检”,那就因材施教,让他们站起来读。个人开火车,小队或排开火车,男女生开火车读。轮到谁就起立读,没轮到的坐着默读。还可以增加点变化,开火车的同时人数逐渐增加,在达到一定人数后再逐渐减少人数读。一个个学生起立、坐下,一排排学生起立、坐下,人数逐次增多或人数逐次减少。

班上所有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要求每个学生有合作精神。轮到时快速,衔接要紧密,全班形成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这种读书方式蕴含了一种节奏和规律,创造出鲜明、完美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产生强烈的审美力量。

3. 舞一舞,读出灵动

在读古詩词时,读出“平长仄短韵声延”,配合手臂的挥舞,学生兴趣盎然。甚至,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走着读,绕着圈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跳着读。当然,这要受场地和读书内容的限制。总之,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身体有节奏地动起来。这些读书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男生更是期待这种动起来的诵读,感觉不到累。(二) 演绎曲——精读

在大量诵读的基础上,笔者会选择相关材料带孩子进行主题阅读。深入钻研经典,学习一些常见的古文知识,了解古文字的一点规律、古文的一些写作特点,体会中国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演绎一节经典的课堂。

四年级读完《小古文一百课》后,笔者上了一节《智慧少年》。《智慧少年》是《小古文一百课》上册第五组课文。这组课文共有四篇:《称象》《道边李苦》《破瓮救友》《孔融让梨》。教学安排笔者由《孔融让梨》导入,感受古文简洁。再由教師带学生重点学一篇《道边李苦》,感受古文的生动。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其他两篇《称象》《破瓮救友》,感受人物特点。自学时,以小组为单位,选一篇感兴趣的读通读懂,在全班作交流汇报,教师适当指导点拨。教是为了不教。在主讲的这篇古文学习中,教给学生基本的古文阅读方法,再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再以《孔融让梨》收尾,体会智慧的深层含义。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处理事情上,还表现在对待他人中。

阅读教学的过程即是感受古文语言魅力的过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读上。精读《道边李苦》时,每一遍的读形式不一,目标不同,在一遍遍的读中逐渐把握全文,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渗透古文的一些特点:一词多义、单音成词、省略。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时,为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了两个小游戏:“盲人摸象”“瓮中捉鳖”。游戏是外衣,其实质检查的还是孩子的阅读,有没有读懂全文。

笔者带学生走进历史,精读一组小古文、认识几位古人,领略他们少年时代的风采,感受人物的智慧魅力,由此激发学生争做知孝悌、爱读书、肯动脑的智慧少年。

五年级读完《论语》,笔者上了一节《孔子论孝》。这节课的精读,让学生知道了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学生对“孝”有一定的认识,明白“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并能结合自己的理解用文言文回答“何如斯可谓之孝矣”。

(三) 变奏曲——赛读

平时晨读课上大量反复的诵读,学期结束时布置学生利用假期背诵过关。新学期开始,笔者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对学生假期诵读进行检查,也促进学生继续诵读的兴趣和信心。

六年级上学期一开始,班上举办了《诗经》背诵大赛。比赛分抢背题,挑战题,接龙背诵,背诵单挑赛四个回合。在《中华诗词大赛》火起来后,班上也来了次《诗词大赛》。大赛第一个环节是抢答。一道题目出来,学生争先恐后,不约而同地齐诵。第二个环节是轮回问答,全班分成两大组,先由主持人选一人抽背一首,这个人再在另一组选一人,如此反复。第三个环节是知识问答,考验学生读诗是否仔细。第四个环节是学生最期盼的——飞花令!由前三个环节得分高的六位同学参加,分成三小组PK,胜出的三位再角逐冠、亚、季军。所有获奖学生颁发奖品和奖状并合影留念。“一赛激起千层浪”,小小的比赛,改变了平常诵读的节奏,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的热情。

(四) 交响曲——演读

三年的诵读积累,笔者决定在学生毕业前夕来一次“经典诗文汇报演出”。先确定内容,有《诗经》中三首、围绕春夏秋冬的诗和文、《笠翁对韵》部分、《论语》部分、成语。和一位家长(也是本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共同设计了汇报形式:前奏是以唱《鹿鸣》开篇,分女生、男生先后上场,每人报一个成语移动站位;然后是主题为《春》和《夏》部分;再间奏,唱《蒹葭》,第二轮“成语开火车”移动变换队形;接着是《秋》《冬》部分;最后尾声唱《木瓜》回复到上场队形,第三轮“成语开火车”离场。本场汇报共涉及33篇诗文。《鹿鸣》等三首和十五首古诗以吟唱为主,另十五篇诗文以诵为主。

全班学生上场,用精彩的PPT和优美的音乐作背景,将三年的诵读历程浓缩于半小时呈现,演出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曲”。

三、 诵读经典,诗成笑傲凌沧州

诵读经典,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事实证明,三年的经典诗文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笔者班上学生大多表现出性格开朗、自信乐观,同学间、师生间、家庭成员间,关系也很和谐。随着诵读活动开展,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语佳句,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表达方法运用于习作之中。

诵读经典,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了中华文化,提高了文化底蕴,达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效果,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诵读经典,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激活我们的文化基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可以增强我们民族内心的动力、强身壮体的抗体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民族精神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诵读,留住经典,留住我们文化的根!

作者简介:刘俊,江苏省句容市,江苏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