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课外古诗诵读”课堂实录

古诗词意韵深远,跨越时间的维度直抵人心。笔者以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为例,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习得朗读诗歌的技巧和方法,用朗读的方式去“触摸诗人的

脉搏”。

一、读出自己的体验

1.引读

师: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你有多久没有被一首古诗所感动了?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我们是朗读者!这里是“盐城市中学生朗读者”节目录制现场,本期关键词是—

生(齐声):风雨。

师:诵读的作品是—

生(齐声):《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屏显〗

关键词:风雨。

诵读作品:《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有太多的古诗词描绘着风雨。“风雨”在孟浩然的《春晓》里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杜甫的《春夜喜雨》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雨”还在—

生1:在杜牧的《清明》里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生2:在张志和的《渔歌子》里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3:在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生4:在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里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生5: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里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扶读

师:我们的“朗读者”已经跃跃欲试了!第一首,齐—

〖屏显〗《夜雨寄北》(略)。

(生齐读)

师:这是封家书。家书往往在平白的话语中,包含着细腻丰富的感情。默读第二遍,在注释中,勾画、圈点出关键信息。

(生默读)

师:这首诗中有哪些感情?

生1:归期不定的苦涩与无奈、孤独与凄凉等。

师:怎样用声音传达情感?我们先看看古人是怎样读诗的。

〖屏显〗

古人读诗,有诵有歌。歌指的是把诗当音乐一样唱出来;诵则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注意轻重缓急,有节奏地反复读。

师:我们朗读吧!如果要表现“君问归期”中包含着的盼归的热切期望,同学们可提快语速、提高语调读;如果要表现归期不定的苦涩与无奈,同学们则可把调子压下去,轻轻地、慢慢地,甚至叹一口

气。齐—

生(齐):君问归期未有期。

师:平常的问答,已触动泪点。下一句?

生2:巴山夜雨涨秋池—

师:今夜,夜雨涨满了秋池,诗人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涨要重读、拖音、上扬,齐—

生3:巴山夜雨涨秋池—

师:巴山一带荒凉偏远,作者独处异乡又逢寒夜大雨,“巴山夜雨”怎么读?

生4:低沉、缓慢,读出孤寂的感觉。

师:我何时才能和你一起啊,“何当”还要读出—

生5:期待团聚的迫切心情,提高音量并拖长“何当”,何—当—共剪西窗烛。

师:剪烛西窗时谈谈今夜思念之苦吧,这句—

生6:读得轻一点、慢一点,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未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夜的思念之苦。让我们一起吟诵出这家书中情绪的起伏、跳跃!

〖屏显〗

(轻、急地)君问归期—

(轻、缓、失落地)未—有—期—

(低、缓地)巴山夜雨—

(扬声、重读)涨—秋—池—

(急切地)何当。

(扬声,喜悦地)共剪—西窗烛。

(抑声,苦涩地)却话—巴山—夜雨时。

(生齐读)

3.自读

师:李商隐的思念中有着无尽的凄楚,默读陆游的诗及页下的注释,勾画重要信息:这首诗要读出什么?

生1:陆游爱国的豪情和悲壮。

师: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2:收复失地,临死时还写了《示儿》。

师:请同桌共同揣摩:如何吟诵出诗中的悲

与壮?

〖屏显〗

仔细揣摩,“吟诵”悲、壮。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急”读。

声“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小组合作)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朗读吧!

生3:僵卧孤村不自哀。我用重读“不自哀”突出诗人不以衰老自弃的乐观豪迈。

生4:僵卧孤村不自哀。我平静地抑读“僵卧孤村”,读出诗人晚境凄凉,凸显他的伟大心愿。

师:是的,年虽老而志不衰。

生5:尚思为国戍轮台。“戍轮台”突出诗人的伟大志愿!

生6:尚思为国戍轮台。我提高“尚思”声调,并且把“思”字拖音,突出对屈辱求和的人的嘲讽!

师:山河破碎,我一老朽犹思杀敌,你堂堂儿郎怎能偷生?读出对主和派无情的嘲讽,齐—

生(齐读):尚思—为国—戍轮台!

师:读出杀敌卫国的热切渴望!

生(齐读):尚思为国—戍—轮—台!

生7:夜阑卧听风吹雨。我重讀“风吹雨”,这暴风骤雨的声音很像战场上的拼杀呐喊。

生8:夜阑卧听风吹雨。我轻读“风吹雨”,国家命运如风雨飘摇。

师:“夜阑”是什么意思?

生9:夜深了。

师:夜将尽,人未眠。“夜阑”要怎么读?

生10:夜—阑—卧听风吹雨。低沉、拖音,读出夜不能寐的焦灼与痛苦。生11:铁马冰河入梦来。我重读“铁马冰河”凸显诗人渴望杀敌卫国的豪情!

生12:铁马冰河入梦来。我重读“入梦来”凸显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师:“入梦来”轻一点?

生13:似乎更能突显报国无门的伤痛。

师: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演绎诗歌情感的方式,叫“吟诵式”诵读。

二、读出自己的想象

师:吟诵一首诗,遇见一段故事。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句,讲讲你想象到的故事!老师先任选一首做示范—

〖屏显〗

示例:我是孟浩然。那个春日清晨,我怡然醒来。窗外,鸟鸣啁啾,清脆婉转,她们在欢歌,还是在点评这大好的春光?一阵花香沁入鼻息。哦,想必,昨夜那柔柔的轻风、蒙蒙的细雨,已让我的小院落红遍地。有多少花被这春雨打落呢?于是,我欣然提笔写来—(领,全班齐读古诗)

师:无声的文字,有温度的故事,我们听,你说!

生1:我是李商隐。那夜秋雨缠绵,涨满秋池。我独坐书房,又一次展开家信,“何日归来”刚读一句我已泪目。此刻,“你”一定也在家中思念我吧?何时能重聚?到那时,我们剪烛西窗,说说今夜的思念、今夜的你和我。于是,我伤感地提笔写来—

(全班齐读)

师:重情重义李商隐!下一位。

生2:我是陆游。那晚,年迈多病、僵卧孤村的我躺在床上,窗外雨大风狂,屋内冷如地窖。我一心想去保卫边疆啊!夜深了,我辗转反侧。窗外的暴雨声,多像战场上的拼杀呐喊。可恨金贼入侵、可恨奸人当道,而我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只能在梦中的战场抛洒。于是,我悲愤地提笔写来—

(全班齐读)

师:亘古男儿一放翁。这份豪情与心痛,让人热泪盈眶。这种进入诗歌故事情境中诵读的方法,叫“联想式”诵读。不一样的故事,一样有“風”有“雨”,“风雨”有着怎样的作用?

生3:李商隐的“风雨”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

生4:融情于景,更显思念的深切。

师:这寒夜苦雨,契合了诗人的思念。

生5:陆游的“风雨大作”像极了战场的呐喊拼杀,联想沙场征战就很自然。

生6:“风雨”象征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命运,寄托了陆游对国事的忧虑。

师:很显然,这些“风雨”已不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它寄托了特定的情感,就叫作诗歌的“意象”。自然万物都可以传情达意,齐—

师:把握常见意象,有助于揣摩诗作情感,感受含蓄之美。

三、读出厚度

师:孩子们,让我们尽情地读吧,读出厚度,开启更远的“风雨诗”诵读之旅。

(印发4首课外风雨诗)

〖屏显〗

小组合作,设计朗读。

选择你喜欢的古诗,细品诗中情感,小组朗读演绎。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朗读吧!

生1:我们选读《谢亭送别》,用“联想式”朗读:深秋午后,离别的弦歌中,好友的小船渐远。两岸风光很美,可我无心欣赏。我喝醉了,醒来时已是傍晚,友人的船早已消失在江面。陪伴我的只有满天风雨。于是,我伤感地提笔写来—

全组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师:把握得非常好。“水急流”还可以略高一点,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生2:我代表我们组读《如梦令》,这首表达思念的词,只适合一个人低沉地吟咏: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师:晓风寒,秋雨凉,衬托得这思念更加浓烈。

生3:我们组选的是《天平山中》,雨细细的,风暖暖的,花香甜蜜。我悠闲地在山中走着,忘记走了多远,黄莺婉转歌唱一路送我。我高兴地提笔写来—

小组齐: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师:“茸茸”“树树”是叠词,要读出节奏感。细雨、暖风、果树香,让人陶醉!

生4:我们组读《定风波》,它充满正能量。

师:说来听听?

生4:在外面玩的时候下雨了,别人慌乱他却“吟啸”“徐行”,他想到面对人生风雨也要坦然淡定。我们准备领读、齐读—

(领)莫听穿林打叶声,

(齐)何妨吟啸且徐行。

(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齐)一蓑烟雨任平生。

(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齐)山头斜照却相迎。

(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齐)也无风雨也无晴。

师:你们已经读懂了苏轼!孩子们,让我们记住这首词。成长路上偶遇“风雨”时,读一读这首词吧。齐—

(全班齐)

师:风雨之中,人生百味。

〖屏显〗

风雨,有时是恬淡闲适的自得。

风雨,有时是离别相思的惆怅。

风雨,有时是思亲忧国的心痛。

师:风雨,其实是一种……

生(齐):心情!

师:这种由一首读到多首的方法,就叫“拓展式”诵读。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黄老师做了一个“课外古诗诵读”的示范。

〖屏显〗

课外古诗诵读,

确定一些诵读的专题,

运用一些诵读的技巧,

选择一些诵读的方式,

1+X……

师:诵读前,我们可以确定专题,这样既不零散又有助于深入。“风雨诗”是按—

生1:诗歌意象归类。

师:还可读“李白诗”“杜甫诗”等专题,这是按—

生2:作者归类。

师:“爱情诗”“田园诗”等专题,这是按—

生3:主题归类。

师:“咏春诗”“咏秋诗”等专题,这是按—

生4:季节归类。

师:孩子们,今后,你们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由一首读到一群,去美美地享受这独有的中国符号。本期《朗读者》到此结束。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诵读“乡愁类”古诗,当青春遇见乡愁,一定会有一些“爱与哀愁”,会牵绊住你的心。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