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经典诵读,可作为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方面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在“阶段目标”中要求,低年级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高年级则需“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缩小与城市小学生之间的差距。阅读经典名著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小学经典诵读现状
1.教师对经典诵读认识不够
由于教师没有将“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独特的教学去看待,而是将其混同于古诗文教学,认为背诵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专注于为学生解读经典,认为经典诵读教学中选择的经典内容太难不适宜小学生的学习,这是一种教师未掌握经典诵读概念方面的表现。部分教师在诵读过程中指导方法的单一化,也显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薄弱。很多教师仍然把指导的目标聚焦在“读了什么”,而不是关注“怎么去读”,也有教师已经注意到了,却不能运用于指导过程中,在经典诵读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去背诵,对于经典作品的讲解只是简单地翻译而已,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教师则不太在意。
2.学校、家庭经典诵读氛围不浓
学校经典诵读氛围不浓,诵读资源少,这是学校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怕影响教学质量。 农村学生的父母平常忙碌,家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休闲的方式是电视等直观的现代媒体,很少主动去诵读经典,家庭经典诵读的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在家很少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巩固不到位。
3.功利性明显,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部分农村小学开展的经典诵读形式较多样,但并没有做到“内外兼修”,只是追求“外在”。呈现形式的精彩掩盖了经典诵读的内在魅力,本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诵读,培养学生情操的经典诵读,变成了学校成绩的“嫁衣”,作为主体的学生则只能被动“接收”,久而久之,学生兴趣日趋消失,负担加重。经典诵读活动迷失了方向,偏离最初的轨道。有部分教师没有按照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稳扎稳打的准则,没有依据学生在不同阶段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特点来开展活动。学校也从来不制定经典诵读目标序列。有时候上下学期的训练目标及每次训练的子目标都非常模糊。
4.教材杂乱,缺少系统的学习教材
农村小学的经典诵读教材都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背古诗词以及推荐阅读书目,学校和教师往往以此作为诵读的唯一教材,许多优秀的现代经典文章难以走进课堂,学生经典诵读的数量和质量无法突破。而忽视好多农村地区特有的地方性的学生课外读物的阅读。
5.学校未树立系统的评价意识
学校经典诵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和教师的诵读热情,对学生诵读的评价方式不够灵活,方法单调贫乏的问题相信大部分老师都会注意到,却没有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使得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其中大部分的原因应是学校还没有树立系统的评价意识。
二、农村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1.提高教师诵读指导能力加深教师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部分教师对于经典诵读还处于很模糊的状态,并不清楚要怎样正确有效操作。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经典诵读学习培训,使教师常学常新,完善对于经典诵读的知识结构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自己也需要扩大阅读面,了解经典诵读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要补充在国学经典方面的知识。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经典诵读教学观,提高专业化的指导能力,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经典诵读教学方向,切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除了参与传统的进修培训,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方便快捷、充满个性化的学习。
2.营造校园经典诵读氛围,加强家校联系
俗话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良好的环境是最美的催化剂,教师要精心创设诵读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浓浓书香味的环境中获得诗性的熏陶与启迪。学校有目的地组织各类读书征文和演讲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经典诵读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里,家长也应该用行动支持孩子。平常陪孩子“每日一诵”后对孩子可以进行及时的评价,让孩子觉得这件事情是自己应该重视起来的。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自觉性不够,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伴。
3.诵读心态,要持之以恒,摈弃功利
经典诵读是为精神生命奠基的工程,不可能马上见效。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为孩子储备了一座巍峨的文化冰山,年龄在增长,心智在成熟,文化的冰山在融化,从而不断滋养孩子精神生命的河流。有些老师今天让孩子学一首诗,恨不得明天就让孩子写诗,这种做法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诵读兴趣。因此,要突出鼓勵赏识,激发兴趣;提倡不带“任务”,愉快诵读。周国平先生提倡“轻松读经典”,对于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4.挖掘经典诵读的内涵,编制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除了受到师资的限制,更重要的是缺少一套适合农村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这也使得经典诵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从各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情况中发现,很多学校的诵读教材五花八门,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传统内容,甚至很多教师狭隘地认为必背古诗、必读书目就是经典诵读教材,学生的诵读选择面比较狭窄,也忽视了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农村学生的经典修养与城市学生相比整体较为落后。农村小学应挖掘经典诵读内涵,量体裁衣,编制适合农村学生实际需要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对于目前农村小学生经典朗读现状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中华民族文明的宝贵精魂就是国学经典,而传承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实现经典诵读多样性和有效性的融合让农村学生享受诗意人生,让经典润泽每一个农村学生。缩小与城市学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