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与投稿 >

国学经典社团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照

国学经典社团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照

摘 要:国学经典社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内涵价值不仅在于阐发经典本身的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实现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现传统的转化、发展和创新,实现古今的融通与交汇。国学经典社团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契性表现在:第一,大学文化建设为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第二,国学经典社团使大学文化建设回归教育本原。创建高校国学经典社团,拓展以文化人、以文载道的育人路径包括:一是要善于把握国学经典社团的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二是要积极发掘国学经典社团的社会价值,提升国学服务社会、兼济天下的贡献率;三是要积极营造国学经典社团良好的发展氛围,打造昂扬向上的社团发展态势;四是要精心设计国学经典社团的研修内容,不断提升社团学生的研读能力;五是要整章建制,掌握国学经典社团的日常活动节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

关键词:国学经典;社团;大学文化;立德树人

DOI:10.15938/j.cnki.iper.2019.03.028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9)03-0134-05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涵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1] 2017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要“将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教育的不同阶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张。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则为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打底”的环节之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多样,国学经典社团则是一个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国学经典社团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既弥补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中缺乏国学经典社团的空白,也是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中国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进步比肩同行,它既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映射出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转变。

1.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历程 中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1904年京师大学堂抗俄铁血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的诞生,社团活动包括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抗议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爱国主义、救亡图存”成为当时社团的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前后具有现代意义的社团风起云涌,镌刻着社团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具有强烈的政治功能和明显的国家意识。如果说学生社团最初的诞生是保家卫国,后来发展则是源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或是服从社会发展之需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中国大学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春天。学生社团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广大学生提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由展示、自然提升的平台,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替代的载体,是高校第一课堂的必要延伸和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大学校园中,有占在校学生数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了社团,如此广泛地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学社团在大学生心目中的所处位置,大学社团引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绝不为过。每一所大学的在册学生社团拥有量近百个,甚至更多,在这个空前发展的过程中,国学经典社团应运而生,如汉服社、经典诵读社、书法社团、诗词社等,甚至有些院校还成立了学院、学堂,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都曾设置了专门的国学院,山东大学还设立了“尼山学堂”,专门研修国学经典,黑龙江大学成立了国学院,成为黑龙江专门研究国学经典的学术中心。总体上,国学经典社团的成立与地域有关,南方高校成立较多,北方较少。

(2)我国高校国学经典社团存在的问题 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是时代产物,存在一定问题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一哄而起,兴趣而生;疏于管理,形同虚设;名不符实,自动消失。

第一,社團活动经费缺乏不到位,学校对于社团活动经费缺乏保证,导致开展活动难,社团一年要举行纳新、周年庆典、期末评优表彰等常规活动,以及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举行的个性化活动,经费不足,成为开展活动的阻碍;第二,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社团,受国家大环境影响较多,从众心理较重,因兴趣而来,不能持久坚持,最后退团了之。比起英语社团、科技社团、体育社团,它们具有参加时间短、见效快、适用性强等特点,使得国学经典社团参与人数不多,流失较多,能够坚守下来的学生,纯粹是出于对于国学的热爱,南方、西北的学生要好于北方、东北的学生;第三,国学经典社团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是每日晨读及分享,这是彰显社团特色、与其他社团最大的差异性就在于此。大学生晚睡晚起,早上自然起不来,这是制约不少学生不能参加晨读的原因;第四,国学经典社团缺乏教师有效的指导,社团缺少建章立制,社团工作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达不到建立社团的真正宗旨。

2.高校创建国学经典社团的现实意义

泱泱华夏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源于我们拥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2]

国学经典的回归,源于社会现实提出的严峻挑战和文化断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式微衰败,更源于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文化重建的责任担当。有学者认为,“近年来,一些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诚信危机等。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面对种种社会现实问题,充满了迷惘、惶惑、浮躁、挣扎。”[3]当今文化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追求回归人本,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担当起弘扬、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研读经典著作,可以帮助大学生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消解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经典的认同,必然会帮助他们完成对于深度问题的指认与解读,成为引领社会文化变迁的强大动力。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阅读国学经典,品味体悟经典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国家从顶层设计——2014年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发布,都明确提出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部分,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纲领性文化,从国家层面制度的提出,表明我国在文化重建、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上下大力气,真抓实干。而高校成立国学经典社团则是研读国学经典的有效途径。组织国学经典社团,赋予大学校园文化更多的国学色彩,提升大学文化品味,使大学之灵魂更加博雅、人文,使得大学校园具有文化底蕴、人文之美,散发出书香气息、浓墨情怀。二、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价值观照以及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契合性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学生社团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联研究屡见不鲜,而对于国学经典社团与大学文化相契合研究的文献著作鲜见。学界同仁们在阐释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时,着意将国学经典社团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自觉性联系起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也表明它们之间具有紧密契合度。

1.国学经典社团的内涵价值及实践探索

(1)国学经典社团的内涵价值 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程,亦见证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报告中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4]对于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必须正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的意义与价值,既不能全面否定传统,“过去我们打倒孔家店、批判孔老二,人们把官员贪污腐败、民众贫穷愚钝、新旧极权主义、错过了工业革命、没能建立民主人权法治社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等等,都归结于传统之恶劣”, [5]代表了当时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的“左”倾错误,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全面肯定,以至于文化保守主义,应该对于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6]国学经典的重新回归,必然杂糅着不同声音。因此,对于国学价值客观、公正的评价,尤为重要。重估国学价值,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纪宝成在《重估国学的价值》中说:“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7]

当下为国学经典之正名,为国学经典社团发展、壮大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国学经典社团旨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研读国学经典著作为主要内容,以开展每日晨读、分享为活动载体,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空间,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将爱国主义、忧国忧民情怀的责任担当,与服务社团紧密结合起来,用国学知识造福百姓、服务社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贵在坚持,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信念,承载弘毅致远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深入挖掘国学经典精髓,阐释文化的理论价值,是国学经典社团的研究主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国学经典社团的立社根本。

国学经典社团的内涵价值,不仅仅在于阐发经典本身的理论价值,更重要地是实现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实现传统的转化、发展和创新,实现古今的融通与交汇。传承是基础和前提,转化是手段和工具,创新是目标和归宿,而国学经典社团是这一目标实现的桥梁与纽带,故此,国学经典社团的内涵价值即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次,国学经典社团重在“知行合一”理念的践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提升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国学经典社团存在的最大价值与动力源泉,以此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走近经典,研读经典,走向社会,造福社会。

(2)国学经典社团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国学院院长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20所高校的国学院或相关机构负责人共同讨论了国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4月,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2014年6月,由南开大学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北大、清华、南开、人大、复旦、浙大、南大、中山、武大等40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黑龙江省高校工委、黑龙江省教育厅的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三爱’、‘三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

作为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奋斗目标的黑龙江工程学院,立足学校的工程文化特色,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2014年,学校以文件下发了“大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书目的通知”,并且在校图书馆建立经典阅读推荐专区。目前学校有学生社团近百个,拥有日新知行社、未央汉服社、知行琴社、书法社、象棋社等國学社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日新知行社,在由团中央、中华学联等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 。

2.国学经典社团与大学文化建设的相契性

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是多样的,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式是多元的,高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无疑是提升大学文化品位、塑造大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

(1)大学文化建设为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国学经典教育是体现大学本质属性、实现大学文化使命的根本途径,应成为大学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础部分,这对于未来大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学文化理应体现大学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因此,校园文化既是多元的,也是文化的;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文化性,则是与大学文化相生相契,大学赋予传统文化与时代融合的多元性体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满园春色。国学经典社团无疑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有机统一,是理论与实践、古往与今来的实质结合,大学文化为国学经典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国学经典社团蓬勃发展注入了涓涓溪流。此外,大学文化固然需要百花盛开,争相斗艳,而国学经典社团为它提供文化力量、文化支撑以及文化引领,则无异于是一枝独秀,大学文化的持久力和根本亦在于此。大学以此获得文化传承之功能,文化以此完成了“转化和创新”,国学经典社团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文化自信的有机衔接。(2)国学经典社团使大学文化建设回归教育本原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国学经典教育为大学之道。大学文化应彰显文化之内涵,体现大学之精神,延续大学之宗旨。中国古代大学以“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目标,而当代大学在过分追求大楼之多、招生规模之大、专业门类之全方面,已背离这一宗旨。大学文化应固守大学教育宗旨,以“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引领,抛弃功利主义和短视行为,摒除糟粕文化和快餐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朔源,实现教育的回归。教育的回归,需要国学经典课程的重构,需要国学经典价值的重新认识,需要国学经典社团发挥不可替代的责任与担当。

三、创建高校国学经典社团,拓展以文化人、以文载道的育人路径

当前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宗旨,以国学经典社团为切入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构建完善高校学生社团运行机制及管理机制,由此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社团文化品味,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善于把握国学经典社团的时代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校国学经典社团的建立,既是国家发展、民族延续、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国学经典社团应当以了解国学,研究国学,传播国学为己任,不应因循守旧,单纯经典诵读,而是要推陈出新,去芜存精,总结历史的经验,吸收前人的智慧,尤其要将国学经典中教人智慧、仪礼示范传承下来,使得中华礼仪之邦之美誉代代相传。国学经典社团要努力做到“学思结合”,积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术研究,积极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理论价值,积极发挥经典的魅力,以此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提升学生。

2.积极发掘国学经典社团的社会价值,提升国学服务社会、兼济天下的贡献率

国学经典社团应胸怀祖国,心系天下,具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感,要有“兼济天下”的情怀,积极践行“知行合一”理念,实现社团与社会实践结合,积极主动服务社会。国学经典社团要善于将国学经典研究“修己安人”,提升“经世致用”本领,积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民生,提升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会实践,这是社团发展获得持久内生动力的落脚点和归宿。通过内修品位,外修才艺,拓宽大学生从事公益活动的空间,以此推广国学经典。要善于以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引导自己立足社会,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社团活动设计与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国学经典教育更接地气,落地生根。适度组织社团学生开展游学活动,在历史和现实中穿越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3.积极营造国学经典社团良好的发展氛围,打造昂扬向上的社团发展态势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的社团环境,必将给予每一个社团学生积极的正能量,社团应成为他们友谊的桥梁,信息的驿站,学习的加油站,彼此促进提高的大家庭。国学经典社团组织管理到位,活动行之有效,不仅能提升校园文化层次,而且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皆有提升,对于学生凝聚力、向心力、竞争力也有促进,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发掘社团隐形功能,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加强学校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校际之间社团的联系、南北校园社团的联系,加强国学经典社团与其他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院系、校际之间的障碍,甚至是国家界限,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建立起更宽广的国学研究平台,通过定期开展联谊活动,实现社团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在共同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对于国学经典的的认知理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与现代实现有机的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4.精心设计国学经典社团的研修内容,不断提升社团学生的研读能力

社团指导教师加强对于社团的有效指导,是保证国学经典社团研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社团虽为学生自我组织的群众性团体,但是国学经典社团因其是学习型社团,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或缺。指导教师既要参与每一学期社团研修内容计划的制定,还要定期参加研修活动,对于社团活动的开展,给予知识层面的指导和内容层面的把握,既要做到国学经典研读内容的精准到位,还要兼顾经典内容的与时俱进,注重经典的转化和创新。

此外,开设相关的国学经典通识教育选修课,是提升国学经典社团研修层次和品味的有效方式。如在大一学年开设《三字经》《弟子规》等选修课;在大二学年开设《四书》《五经》选读等课程;大三学年开展“经、史、子、集”泛读等。学校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平台,可以借鉴“百家讲坛”模式,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请名家大师做客,开展国学经典讲座,通过艺术欣赏中引发大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终极思考,获得情感与道德的双重体验;组织国学经典精读沙龙、导师有约等经典品读活动,努力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经典储备的学生群体需要。

5.整章建制,掌握国学经典社团的日常活动节奏,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

(1)加强对国学经典社团的管理和监督,开展对社团成员的定期培训 为改变社团松散涣散、有名无实的现状,应完善社团管理及监督机制,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国学教育的管理中,以项目化管理制度来支撑,使之更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建立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形成学生社团松而不散、名实皆有的发展模式。形成激励表彰优秀成员机制,形成人人表现突出,个个争当表率的社团发展态势。

(2)建立国学经典社团良性运行長效机制,实现社团与文化传承的紧密结合 第一,学校加强对于社团领导和扶持力度,予以适度经费匹配,保障社团正常活动的开展和运行;第二,教师指导社团要固定化、常态化。教师要发挥社团成员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开展活动,实现教师常态化指导与社团自主性活动相结合;为保证社团长远发展的动力,教师在科研、教研立项上要有所倾斜,以此提升指导社团的水平和层次。第三,加强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第一课堂促进国学经典社团的长足发展,社团反哺第一课堂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4(1).

[2]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党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3] 赵婕.大学生国学修养状况的调查 [J]. 当代青年研究,2011(1):30.

[4]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M]//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5] 杜维明.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学[J].人民论坛,2014(3):22.

[6]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5(1).

[7] 纪宝成.重估国学的价值[J].理论参考,2007(7):5.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