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的文言文常规教学中,教学任务基本包含让学生掌握字词、理解文意、体会写作特点、分析创作意图这几个层面,学生不停的勾画抄写,也仅仅是疲于应付考试。但是,一篇文章的学习并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还应有文字背后的神韵、风格、审美价值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诵读,在诵读中领悟。
【关键词】《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 诵读感悟
《阿房宫赋》正是一篇适合诵读教学的文言文,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感情充沛,节奏感强。虽然篇幅不算短,但是文言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文章脉络清晰。因此,我设计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篇课文。第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课文文言知识,通过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南单字词,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把存在的疑问和重难点集中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第二课时,则着重通过诵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诵读过程中深入把握文章文体特征和作者情感内涵。
一、教学重难点:通过本文了解“赋”的特点,“铺陈”手法,从而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内在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通读几遍这篇课文之后,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悲、气、痛……我们刚学习了朱光潜先生的《嚼文嚼字》,同样是对阿房宫的描写,试比较《阿房宫赋》和《史记·秦始皇本纪》,,体会其不同和效果。
2.师:多次反复反复诵读之后,问: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它字词句的印象是什么?——四字句多、朗朗上口、排比多、各种修辞
3.师: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有这些特点?——有文采、作者有文化、文体是“赋”、“铺陈”手法
4.“赋”究竟有什么特点?——(学生不解,引出诵读)我们通过诵读、探讨的方式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诵读、探讨
1.师:我们从第一段开始,划分三层
(1)第一层:a让学生读第一句12个字。——学生无感情
b师:这12个字的特点是,精简。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建造阿房宫,这座宫殿耗费了大量木材,使整个蜀山都变得光秃秃。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哪些字必须重读?——毕、一、兀、出
c师:文章唯一一句三个字一句的句式,而且是用在开头,有何效果?——“二一式”,更有节奏,强调情感。
(2)第二层:d师:自读第二层,先说说哪里要重读,哪里要停顿,为什么?——体现出阿房宫的规模宏大,(只要有一位学生说到这点,就马上追问还有没类似的句子)。
——学生找出表现规模宏大的其他句子
师:用了这么多句子,就为了说一件事:宫殿规模大。
(课对比《史记》中的句子: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铺陈的特点:直书其事,反复叙说。明明一句话可以说完,反而反复去说,多角度反复描写同一个对象。
师:这样的目的是什么?——强调,(埋个伏笔)我们稍后可以在后文寻找一下类似的句子。
(3)第三层:师:作者还在写宫殿吗?——没有;那第三层在写什么?——住在宫殿里的人的生活;这里用的最突出的手法hi什么?——夸张。
师:大家注意读出扩张的语气。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2.第二段:a师:衔接第一段最后一句的句子是哪些?——1、2句,“六王毕,四海一”后的效果。
b师:这些妃嫔媵嫱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层“明星……三十六年”,奢侈;这个写作手法就有什么特点?——铺陈。女生齐读
c师:我们接着看,杜牧还从哪个角度写出了秦王朝的奢靡。——“燕赵之收藏……”;读到这里会有怎样的感受?——痛心。注意:互文翻译,以及“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的翻译。
d师: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一二段大量运用了铺陈,其目的就是为了极力渲染,如此强大的秦国内部却有着极度的奢靡生活,这也为秦的灭亡埋下了祸患。
3.第三段:a師:男生齐读第三段,概括本段内容并说说你的感受。——“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b师:本段有一句较长的排比句,写的是什么?都是表现出城郭的广阔以及建筑、人口之多。再仔细阅读寻找不同点。注:“负栋之柱、架梁之椽、钉头磷磷、瓦缝参差、直栏横槛、管弦呕哑”这些都是细节之处。另外“农夫、工女、粟粒”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帛缕、城郭、言语”
c师:灭亡的结果。“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注意朗诵时的重音,以及轻重缓急。
4.第四段:a师:全班齐读。杜牧写这篇赋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后人”。
b师:最后一句出现了四次“后人”,说说它们所指的含义是什么?——生:文中除第三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外,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朝统治者。
c师:告诫后人什么道理?说说你的理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补充: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提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总结拓展——赋的特点。
a师:本文表面写的是阿房宫,实质是表达“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观点。这正是赋体的特点之一:体物写志。(板书 “体物写志”, 然后简单地加以解释。)
b师:请学生说说文本写作还有哪些特点。——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句式也有特点,大量的四字句六句,使节奏感非常地强。
c师:这正是赋体的第二个特点:铺采摘文。(板书“铺采搞文”)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三.教学反思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设计一堂诵读课,以不同的方式诵读,如自由诵读、小组齐读,老师示范,欣赏专家诵读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顾问的兴趣,还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思想,把握了赋的特点,进而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