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诗文教学中,如何诵读经典,缘境明情,我从五个方面展开了系列论述,让学生真正在诵读中受益无穷。只有通过多种不同方式进行诵读教学,才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意境美,把握它的情感美。
【关键词】诵读经典;缘境明情;古诗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诗文时,必须改变以往疏通文意的传统教学方式,敢于创新,让学生走进古诗文,通过感受古诗文的意境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心灵与思想的熏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读”,当然也包括诵读。一篇文章,如果能反复诵读,它的意境、内容、感情也可以一步步被领悟出来。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有了一些切身的经验和体会,就是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不同方式的诵读去带动学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进入诗文的境界,体会它精彩的语言和丰富的思想内容,在诵读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以下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及点滴体会。
一、展示相关画面,多方面多层次感受古诗文语言之美
古诗文中有大量写景诗,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说明诗画一体。在教读此类诗文时,我总会寻找最佳的教学角度,特别在引入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与该诗文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领悟文章的语言及其深意。如在教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为了更能理解诗人在诗情画意中表现的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我先展示了一系列与诗意结合的画面:空濛的山景,淙淙的溪流,葱翠的竹林,美丽的荷湖,嬉戏的洗衣女,腾空的小鸟……这些画面一一展示时,学生已经不自觉地融入了诗情画意中。然后我在画面上再逐一显示相关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精彩的句子,怎能错过让学生诵读的机会?“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吧!”学生的激情燃烧起来了,很投入地诵读起来。我教艺术班时,有时还要求美术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美术创作,并且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学习的样本,学生自然激情高涨。这样导入新课,既发挥了学生优势,联系了所学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增添了学习语言的趣味性。
二、强调诵读方法,有感情地初读课文,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导入课文后,我着重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我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按照古诗平仄音调的规律来诵读,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真正读出韵味。每次读课文,我都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用一定的感情、节奏、语调、语速来诵读,减少随意性诵读。比如教读苏轼的《赤壁赋》,我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强调了文章中苏轼“几经重辟,惨遭折磨,有名无实”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自然本色、平易明畅、意境鲜明、情词恳切的语言特色,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诵读:开头处,诗人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忘怀世俗,心情愉快,用舒缓、轻快、深情、平稳的语调诵读;中间处,感慨世事物是人非,人生渺小短促,心情变为苦闷,用低沉、悲郁、中速的语调诵读。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永在,心情转为旷达乐观,用激昂、豪迈、中速偏快、深情的语调诵读。这样通过不同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的朗读变化,学生更能充分地体会到诗人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重点句子或文段,品味语言特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还注意抓住文章的重要部分进行重点品读。选用的句子或文段,用词都是精当妥帖,生动优美,并能充分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备课时,对重要部分,总是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读,细细咀嚼,深深体味,直到熟读能背。如教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重点品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教读《登高》,重点品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让学生想象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品味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等。学生在品读中既能体察到作者遣词造句及语言的独到功夫,又能体会到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的感情。我正是从不同角度着手,或选点,或铺面地反复诵读,以读带品,在诵读中品出古诗文语言的凝练优美,思想的深刻丰富,意蕴的意味深长,品出刚与柔,实与虚,正与侧,疏与密,多与少,深与浅。
四、以唱带读,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走进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世界
自古诗文皆吟诵,吟诵即歌唱。从先秦开始,古诗文都是吟诵的:创作时吟诵,欣赏时吟诵,学习时吟诵,吟诵是古诗文传统的永不过时的学习方式。央视《经典咏流传》便是把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结合,用“唱”的方式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我经常借鉴这种做法,鼓励学生用吟诵的方式学习古诗文,甚至鼓励音乐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学生们对古诗文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比如教授《诗经·关雎》时,我要求学生组成一支表演小队,发挥音乐生的优势,自编自演自唱。课堂上,当优美的音乐缓缓响起时,吟唱紧随而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们的演唱音韵独特,既有古风之味,又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吟唱时表情丰富,还伴着手势动作,充分解读了“淑女”的美丽多情,“君子”的苦恼、愉悦,使本是诗文的《关雎》,却能在一首歌曲甚至是一出舞台剧中完美地落实到极致。我的“以唱带读”吟诵法,大致由读、唱、演组成,它们有机组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为一体。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吟唱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和感情,获得审美的愉悅。
五、开展各种诵读活动,让学生真正在诵读中受益无穷
我经常在班中开展诵读活动,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读,或个别读,或全班读,或男生读,或女生读。我常组织学生举行诵读比赛,积极参加各种相关的比赛,刺激学生诵读文章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我常为学生范读课文,使学生心底有个谱。由于我的节奏感强,感情丰富,因此我的范读常换来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也因此喜欢诵读文章。我根据男女生声音的特点,选择不同感情基调的文章给学生分别诵读,达到最好的诵读效果。我经常表扬男生在诵读时声音深沉浑厚,赞赏女生的清脆悦耳。学生兴致盎然,在实践中真正受益,通过“眼、嘴、耳”三官并用,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意境、思想内容与表达艺术。
《全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文化营养”的要求,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又岂能错过?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总是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诵读课文,让他们读得酣畅淋漓,在潜移默化中喜爱这些祖国的文化遗产,在诵读中增强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不断丰富感情,净化心灵,懂得鉴赏艺术的美,领悟人生的真谛。